学院新闻 首页>信息中心>学院新闻> 正文
“坚白”学术论坛暨“经纬新星”计划第二期讲座成功举办 时间:2023-03-14

2023年3月9日上午,“坚白”学术论坛暨“经纬新星”计划第二期讲座在学院227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副主任刘志赵教授,讲座的主题为《Observing Tropical Cyclone Impacts on the Ionosphere and GNSS Positioning》,院长姚宜斌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前,刘志赵教授及其团队参观了学院的实验室。

随后,刘志赵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宣讲,向同学们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并介绍了该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和就业前景,热烈欢迎同学们报考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和博士。

宣讲结束后,讲座开始。院长姚宜斌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院友刘志赵教授,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刘志赵教授开始了分享。

本次讲座,刘志赵教授介绍了团队利用香港GNSS网络数据,通过对HeVTEC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实现了2017年超强台风‘Hato’过境期间电离层活动变化的全过程监测。结果表明,低层大气中的强对流天气,如热带气旋(TC),有较大概率引起电离层扰动;通过GNSS数据有望对这一扰动实现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监测,进而为未来极端天气预报与预警、台风轨迹估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此外,刘志赵教授团队还就热带气旋(TC)对GNSS数据质量和定位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实现连续可靠的GNSS导航定位服务提供了保障。

讲座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比如VTEC对台风的响应是滞后还是正当时;为何只观测VTEC变化的峰值;台风登陆时VTEC的变化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为何有显著的差异等。同学们展示出对这个课题浓厚的兴趣。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最后,姚宜斌院长与刘志赵教授互赠了纪念品。

据悉,“经纬新星”计划是学院今年新推出的学风建设项目,邀请专业领域内大咖、竞赛达人交流分享,为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同学们了解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为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奠定基础。

刘志赵教授简介:

刘志赵,1997年毕业于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并获得大地测量学硕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在GPS/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算法、GPS数据质量分析、用GPS技术估计大气水汽、大气水汽层析理论模型和算法、电离层闪烁监测、卫星遥感水汽数据的校正、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多源水汽数据同化等方面有独特的发展创新。他提出的关于GPS/GNSS周跳探测和修复的TECR算法,已经被国内外几十家大学的研究小组采用,论文至2023年被他引275次。刘志赵教授是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创会会员并长期担任理事,并于2013年任CPGPS主席。担任国际气象组织GCOS基准上层大气网络GNSS水汽工作组成员,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对流层工作组成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第四委员会秘书长(2015-2019)。担任国内外30多个SCI杂志及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自然基金的审稿人。获得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研究资助局首届“杰出青年学者奖”(成功率5.69%);2014年作为香港地区唯一代表被提名竞争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


撰稿:王子轩 迟宗宝

摄影:黄海波

审核:邹贤才 胡俊英

Baidu
map